考研报考科研院怎么报考,考研报考科研院所怎么报

科研院所报考条件?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已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人员;

  (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4)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其中同等学力人员是指:

  ①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6年9月1日),且达到报考单位根据培养目标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②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

  ③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

  ④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5.同等学力人员报考,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已取得报考专业大学本科8门以上主干课程的合格成绩(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出具本科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

  (2)已在公开出版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术论文,或获得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为主要完成人),或主持过省级以上科研课题。

  (二)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专业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上述(一)中第1项、第2项、第4项的要求;

  2.考生的学历和工作经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历;

  (2)高职高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历,且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具体要求与上述(一)中第5项相同;

  (3)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报考条件见《中国科学院大学2016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四)已经在读的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在读单位学籍管理部门书面同意后方可报考。

  (五)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专业领域外,

研招网硕士目录如何查研究所?

查询研究生报名信息可登陆 研招网 也就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申请账号、设置密码后登陆以方面以后报名用,在左中位置硕士目录查询一栏,选择省份与院校以及考生对应专业,点击查询即可完成,然后在弹出的页面上点击你报考专业即可看到考生所报考专业所应考试的科目,每年八、九月份左右各个研究生院会更新本年的招生名额与考试科目,大家参考去年的先着手复习的同时,及时关注今年的就可以了。 研究生报名一般是在9-10月份预报名,11月份正式报名,考生可在准备研究生考试之前,查询相关院校的报名信息以及考试科目,针对性备考。

研究生考博士怎么考?

硕士考博士,没有统考,选择博导最关键。考试由学校自主命题。一般考外语和两门专业课。专业课考什么因学校而异,直接到想考的学校查。

首先和你需要报考的导师联系一下,介绍你的情况,如果导师对你满意并且当年还有招生名额,你就报考他,然后参加学校组织的入学考试,一门外语和两门专业课,,一切和考研差不多,不过导师起得因素大得多,考研一般线过的比较多导师没权利踢你的,考博你考满分300分导师说不要还是不要,不需要任何理由,调剂也基本不可能所以建议报导师前咨询一下他的意见.

研究生(Postgraduate)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学历,一般由拥有硕士点、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和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科研机构开展,以研究生为最高学历,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 在中国,研究生主要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研究生是通过拥有各高等院校举办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进行招生,学制最少为2年或3年;

非全日制研究生在2017年以前主要是指在职研究生,主要通过十月联考、同等学历申硕、一月统招在职研究生等方式进行招生;从2017年(包括2017年)起,双证在职研究生统一命名为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一同参加12月底的全国统考,划定相同分数线,毕业时同样获得双证。

建筑学有哪几所科研院所招研究生?

有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简称西安建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建筑老八校”之一,原冶金工业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与“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高校。

科技平台:

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个国家甲级设计研究院、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2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实验室和研究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