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考研报考指南,考研中医综合需要考哪些科目

一、考研中医综合需要考哪些科目

西医综合考科目如下:

1、基础医学知识:

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科目的知识。考察学生对人体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疾病发生机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临床医学知识:

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医学科目的知识。考察学生对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诊断技能:

考察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医学知识进行病情诊断和分析的能力。这可能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解读等。

4、临床决策能力:

考察学生在临床情境中进行决策,包括制定治疗方案、选择适当的药物或手术等。

5、医学伦理和法律:

考察学生对医学伦理和法律规范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病人权益、患者保密、医疗责任等相关内容。

拓展资料:

1、中医

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中医强调身体的整体平衡和自然调节能力,注重诊断和治疗的个体化和综合性。

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四诊法,即望、闻、问、切。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外在表现来进行诊断,并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病史、症状等信息。

2、治疗方法

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艾灸、中药汤剂等。药物治疗依赖于中草药和天然药物,追求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针灸是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入针具来刺激和调节气血流动,以实现治疗目的。推拿则通过按摩和推按身体表面来调理经络和身体气机。艾灸则是通过燃烧艾叶或艾绒来热熏或温灸特定的穴位或部位。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注重个体健康的平衡和调节,强调饮食调养、起居调适、情志调理等方面对于健康的重要作用。

尽管中医有着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广泛的应用,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处理急性疾病和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的复杂疾病方面。

因此,现代医学往往将中医作为一种补充和辅助治疗手段,以综合的医疗模式来对病患进行治疗。

二、2021考研中医综合考试时间

一、初试时间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20年12月21日至12月22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3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2021考研中医综合考试时间为2020年12月21日至12月22日,具体时间由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今年公布的2021考研公告为准。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二、初试科目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1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1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2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2日下午业务课二

12月23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

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请见《准考证》及考点和招生单位公告。

各位考生在进入专业课后期复习时,建议按照正式考试时间来做完整性的试题练习,养成考试时间做题节奏及作息。

三、中医综合考研都考哪些科目呢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六门基础课程。

中医综合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科目之一,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中医综合考试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攻读中医药学各专业硕士学位课程之需要。

扩展资料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理,并对不同的药物、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3、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医综合

四、中医综合考研科目

中医研究生考试科目如下:

一、中医综合

1、中医考研科目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和英语、政治等三大科目。其中,中医综合是300分,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和英语、政治等科目;

2、中医综合是学硕考试科目之一,由所报考的学校出题,每个学校的中医综合涵盖内容不同。除了中医综合,还有口腔医学和护理医学等科目;

二、政治

政治是全国统考科目,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当代史等,总分为100分;政治是中医考研政治的一部分,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当代史等课程。政治的学习对于中医研究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中医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理解中医理论、思想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三、英语

英语一是中医考研的必考科目之一,包括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相关考察。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学硕考英语(一),专硕考英语(二),代码分别为201和204。此外,要求较高的院校,专硕也会考英语(一)。因此,学好英语对于中医研究生考试有很大的帮助;

四、口腔医学

1、中医研究生考试科目包括中医综合和口腔医学两个方向。口腔医学是其中的一个专业,主要研究口腔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医研究生考试中,除了要求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外;

2、还需要掌握口腔医学方面的知识,如口腔解剖学、口腔生理学、口腔病理学等。通过考试,可以成为一名口腔医学专业的研究生,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口腔医疗服务。

五、考研常识:中医综合考什么,该怎么复习

考查目标: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六部分。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攻读中医药学各专业硕士学位课程之需要。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理,并对不同的药物、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3.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

一、试卷内容结构

中医基础理论 30题

中医诊断学 30题

中药学 30题

方剂学 30题

中医内科学 35题

针灸学 25题

二、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 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

B型题 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X型题 6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

(A型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B型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A、B、C、D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请从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X型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三、中医综合复习思路

中医基础学:分原理部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精气血津液神。病因部分:六淫,戾气,饮食,情志,内生五邪。发病部分:发病原理,发病类型。病机部分:五层病机。预防治疗部分:预防,治疗原则。复习时要把阴阳的原理、病机、治疗部分一块复习,这样不管在怎么考都难不倒了,其他各部分一定要同看全文,体会其中的每一句话,比如: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运化就包括运输,消化两方面的作用。

诊断学大体上的内容倒是不多,但细节处太过繁琐,而课本上分型的分段并不是很多,需要自己勾画,尤其是望诊部分。后面的脏腑辩证,一定要相比较而记忆,不然随便拿出一个症状,或几个症状,就分不清哪型具有而哪型不具有了。六经辩证,三焦辩证,卫气营血辩证一定要把各自的症状弄清。

中药学相对其他科来说则要简单的多了,首先要把介绍药物之前的几章仔细看看,需要记忆的务必要记清出,后面的各章中,只需把药物来源,药性,归经,功用记住就行,其主治则可以根据功用来推,当然有些个别的则需个别记忆了。

方剂学对于功底好的同学,只要静下心来认真的把课本复习一遍,基本的就达到了大纲的要求了,但是有些特殊的地方则要特殊对待,比如桂枝一味药,很多首方子都有,但各自的功用却不同,需要好好把握。对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首先要熟记方歌,这可以算是方剂学的灵魂内容了,记住了方歌,其功用主治则就知道的差不多了,因为方歌中基本上是以前两句为组成,后两句是功用主治,在把每首方子的病机了解了,基本上就可以了。要知道不是每首方子的药物分许都要看,都要记,要有重点,毕竟复习精力有限。

内科学,需要很好的总结,把与考试有关的内容重点记忆。从历年中可以看出,虽然内科书很厚,但是考试的内容很少,而且这部分少的内容分布又十分有规律。抓着这一点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针灸学,对于针灸专业的学生来说则要简单的多了,首先经络腧穴中的十大特定穴的的九种是重要的,对于非针灸专业的学生,只记住这些穴位对考研来说就差不多了,针刺手法及艾灸部分建议看针灸专业的《刺发灸法学》,或者是找针灸专业的同学让其给讲讲,针灸中的补泄,这样后面的各论内外妇儿科就不用死记了。也就是说,针灸的穴位记住了,补泄思维懂了,那针灸学复习的就差不多了。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